《平凡的世界》中最令人感伤的一句话就在小说开篇的第一段中:
“1975年二、三月间,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,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,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。时令已快到惊蛰,雪当然再不会存留,往往还没等落地,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。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,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。”
就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:
“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
,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。”
可以说,正是这一句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。不管是小说本身还是作者路遥本人,结局都是“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”。
小说的第一个句号划在了广州《花城》上,而作者自己的句号则划在了延安的山上。
路遥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,是从饥寒交迫、贫困交加中幸运地存活下来的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中最令人感伤的这句话,就是对陕北人所在的自然环境的真实报道,不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人,是写不出来也是估计不出来。
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并没有继续往下看,也没有多想,但却如同被冰触碰到身体一样,瞬间觉得寒意四起,总感觉这部小说写得肯定不是什么繁华富庶与阔绰名流,而是最底层农民的悲苦辛劳。
七五年之前的陕北可以说穷得穿不起两条裤子,夏天穿的是冬天挖去羊毛,只留下里外双层布的裤子,到了冬天在把羊毛塞进去过冬。
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后,才真正的吃饱穿暖了,起码可以不担心被饿死冻死了。
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陕北人,是他救了陕北人!如果没有他的改革开放,陕北人依然维持着“真正温暖的春天远远还没有到来。”的局面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文字平凡,家常叙述,没有什么华丽夸张的词藻。这正是陕北人真正生活写照,无需添油加醋,从纯真的生活气息中再现了悲苦的陕北人生活,这样引人入胜的好作品何需抹金贴银进行包装。
有人说作品中透露出路遥对权利的向往。既然《平凡的世界》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,那么就要现实地说话。试问,没有权利,问题怎么解决,尤其是关乎民生的问题。更现实的是,一个没有权利的人说话不如放屁。只要是为人民办事的人,就应该赋予他权利。